很榮幸這次能參加《VOLVO T6 R-Design飆速賽道》活動,體驗Volvo這顆爆發力十足的新引擎。
按照帳面數據來看,T6可是硬生生地比"已經很暴力"的T5多出了61匹馬力以及5.1kgm的扭力,相信在加速度與高速延展性上應該都能猛爆許多。
在之前購車的選擇中,Volvo V60一直是我以目前的財力夢寐以求的車款,完整的安全配備加上旅行車的空間實在是非常適合像我這種熱血的好爸爸(...自己說)。
但可惜的是,新竹展間目前只有一台S60 T6,不過引擎和底盤都一樣,最多可能就是因車長導致的操控上差異而已。
Drive-E系列‧T6引擎
既然本次體驗重點在這顆引擎,當然要先簡介一下讓大家有點概念。
(圖片來源:Volvo Cars Taiwan)
源自於Volvo於2013年發表的Drive-E系列高效能引擎,原廠代號T6的2.0升汽油引擎,以結合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的雙增壓系統與缸內直噴設計,將這具排氣量2.0升的四缸引擎壓榨出306hp的最大馬力與40.8公斤米的扭力峰值,扭力輸出更逼近於相同排氣量的柴油渦輪增壓引擎。搭配8速Geartronic手自排變速箱,讓飽滿有勁的動力輸出能夠順暢而綿密地傳達至車輪。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Volvo獨特的造車技術,將一具排氣量僅2.0升的四缸引擎,榨出306匹馬力與40.8公斤米扭力,以一具汽油引擎來說,這個扭力可以說是相當出色!
搭配8速Geartronic手自排變速箱可預見的是順暢的動力銜接與優異的油耗表現 - 官方數據:12.1km/L,台灣普遍消費者對油耗大概都很在乎,以國產車的標準這當然無法比,但別忘了,它可是一具能榨出306匹馬力的性能引擎,有這樣表現已經相當不錯,甚至優於同樣也是性能定位的日系車Subaru WRX 2.5i(官方數據:8.8km/L),而且Volvo的車鈑金厚(這點你去展間試著開關車門就知道)導致車身重,比WRX多了快100公斤,這就是Volvo厲害的地方。
●當日試乘車輛外觀照片一張
先來看看這台S60加裝R-Design套件後的美樣,才剛到展間沒多久,里程僅18km,熱騰騰的啊。
不得不說Volvo在車子設計上正如瑞典設計精神一樣 - 極簡,就連性能套件也相當的低調。
我就我發現的大概點出來,其餘的還請補充。
第一個是霧銀的後照鏡,搭配整體設計強調其年輕跑格的形象。
水箱護罩換成全黑以及下面的進氣壩改為蜂巢式。
順帶一提,廠徽旁的黑色物體是雷達,控制著跟車系統與自動煞車系統。
最顯眼的就是這個極富躍動感的19吋輪圈,R-Design專屬,雙色鍘刀式的設計為簡潔的外表添加不少殺氣,個人超愛!
迎賓踏板和方向盤上都有R-Design的標示。
以鋁合金點綴的黑色中控台,近看可以發現黑色飾板表面的紋路相當有質感。
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啊~這種低調又經典的設計才是百看不厭的唯一之道。
試乘前來一張引擎室照片,不過我也看不懂就是了。
標有R-Design字樣的引擎室拉桿藏身其中,心靈馬力瞬間增加10P。
有關R-Design套件我知道就到此,其他的煩請不吝賜教。
●試乘Volvo R-Design後,最能感受到的性能表現為何?
我的感想是:源源不絕的動力,即使超過了140km,這台車還是一直告訴我「欸~我還可以喔!」。
試乘的路線是從新竹市區走快速道路到南寮,然後直接折返,因為距離短我就不囉嗦大腳直接踩下,首先驚豔的是速度提升的快速,我大概踩1/4油門就超過時速100km了;再來就是加速度時穩定度,大部分購買性能車的多喜歡享受那種強烈又稍不穩定的貼背感,但S60應該是因為八速離合器加上原廠調教的緣故,即使第一次開也不會被嚇到而趕緊放慢速度,如果要我形容應該就是「溫柔的貼背感」(怎麼感覺怪怪的XD),而這也是我喜歡的 - 在熱血中又能保持安全。
同時Volvo的車室內隔音真的是無與倫比,這從那厚重的門便可見一番;高速行駛下外面的風切聲幾乎微乎其微,只要放個音樂就聽不到了,我想擁有Volvo的車主應該都很愛開車吧。
●當日試乘車輛內裝,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照片一張
內裝裡我最愛的莫過於這個數位儀表板,啟動時的動態科技又熱血,有三種模式可以切換,像現在我設定的是性能模式,背光變紅之外中間也變成轉速表。
●試乘過程中最喜歡Volvo R-Design的哪一項功能或車內設備?
我知道選擇導航還蠻膚淺的,但因為快速道路上車子不多也無法體驗ACC系統,因此這套今年標配的中文導航系統算是我首選,反應快速而且這樣才不用另外裝個導航機破壞Volvo內裝的簡約感。
------------------------------
最後就補充一些照片展示一下瑞典車的美
雙邊單出排氣管,跟後保桿整合的相當完美,中間還有後下擾保持車身穩定。
內裝真的很美,將按鍵都集中在中控台且微微朝向駕駛者,還有那迷人的排檔桿,手煞車因為整合在左方所以中央的置物空間特別大。
跑車化座椅泡棉適中,左右支撐性很足夠,頭枕微微向前可以確實支撐住脖子,電動座椅且有三組記憶功能。
換個角度(太美了很難割捨~~),可以看到招牌懸浮式中控台,後方也是個置物空間。
內建胎壓偵測。
後座空間很足夠,發泡棉也非常舒適。
夏日必備,B柱後座冷氣出風口,設計在這的效果我覺得比在中央好。
不意外的低調尾翼配置。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體驗心得,謝謝觀看。